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总结

创新教学总结

时间:2024-02-21 11:52:09
创新教学总结范文锦集7篇

创新教学总结范文锦集7篇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创新教学总结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创新教学总结 篇1

教学总结:多思、质疑、巧问、创新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看似启发学生思维,但实际上这种思维是处于被动状态,影响教学效果。要改变这种局面,我以为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思而疑——发现问题。

要使学生善于提问,首先要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亦即“生疑”能力。归根结底,“疑”从“思”来,“思”而生“疑”,可见“思”又是“疑”的前提。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要注意创设问题的意境,引导学生思而生疑,并允许学生大胆假设,允许不同假设并存,锤炼学生发现问题、追索问题的能力。如教课文《捞月亮》,教师在揭示课题前,先教生词“捞”。教师从桌上拿起课本问学生:这是捞吗?学生说不是,只能是“拿”。教师又从地上捡起一个粉笔头,学生说:这叫“捡”或者“拾”,也不能说“捞”。于是教师问:“捞”怎么解释?学生说:从水里取东西叫“捞”。这时再在“捞”的后面写上“月亮”二字,通过这番诱导思考,学生发现了问题:月亮是挂在天上的,怎么能从水中去捞?抓住这个关键问题,教师就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分析课文。这样,就能使他们产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

二、疑而问——提出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的各种疑点被激发起来后,所提出的问题往往显得乱而琐碎,甚至离奇古怪,模糊暧昧,但这是学生的思维处于亢奋状态,注意力都集中到学习上来了,只要教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就能把学生的积极性纳入到预定的教学轨道。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有目的地逐步引导,对学生的各种提问不能采取否定、批评的态度,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熄灭学生的思维火花,而要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去质疑问难,这就是“导疑”。如教《草船借箭》,为了一下子抓住课文中心,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诸葛亮在三天之内得十万支箭,为什么说他是神机妙算,妙在何处?教师又让学生特别注意文末这样一句话: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学生因疑而生问:三天之内得十万支箭,这能行吗?再神机妙算恐怕也有困难。教师联系课文内容,稍加点拨,解决了学生的疑点:诸葛亮料事如神,且顾全大局,联合东吴共同抗曹,他又深知曹操的性格和用兵特点,还预知三天后长江上必有大雾,自信计划一定能实现。诱使曹操误送十万支箭,又加上周喻的计划以败而终,促使“三天之内得箭十万”的计划得以实现。这样学生因疑而生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真正做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学得集中,学得主动。但是学生在质疑问难时,往往找到不准这关键的“一发”之处,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示范,逐步引导,反复训练学生将问题提到点子上。

三、问而寻——探索问题。

因疑问而进一步寻求疑问,培养学生探索、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进一步探索、创新的目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生限于经验和知识,只能解决一些初步或表象的问题,还缺乏进一步发现、发展、探索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者鼓励学生潜心读书,精思寻疑,启发他们在看似平凡之处寻曲折,进而深入质疑,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如教《西门豹》一文,教师可指导学生了解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来,主要调查了哪四个问题(①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这是怎样造成的?②不给河伯娶妻,漳河就要发大水,这话是谁说的?③新娘是哪儿来的?④漳河发过大水吗?),然后组织学生思考置疑:

师:西门豹问这四个问题有什么目的?

生:他想知道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师:了解这个事实的真相是什么?(板书真相)问第二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生: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人是谁。

师:很好,但不能说是主要人。

生:主谋。

师:哎,真好(板书主谋),这位同学很会动脑筋。那么问第三个问题的目的呢?

生:了解受害者的情况。

生:(水到渠成地)第四个问题是西门豹想知道河伯显灵没有。

这样寻疑、探索,课文第一大部分的问题学生都发现并掌握了,学生通过阅读和初步探讨,基本也能读懂课文了。

综上所述,教师鼓励学生认真读书,层层寻疑,精思巧问,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大的发展。教师在引导学生研究寻疑的过程中,一定要留给他们求异的机会,鼓励他们不断探索问题,发展他们的创见性。特别要鼓励学生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这样做就能促使全体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并善于从新的角度、新的侧面去观察、了解事物。

总之,语文教师应牢记叶圣陶的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

创新教学总结 篇2

为推动我校课堂教学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按学期初工作计划安排,我校于12月14、15日开展了第三轮次课堂教学创新评优活动,旨在倡导教师能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为大家提供一个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平台。

本届课堂评优活动共有8名教师参赛,历时两天。在这次活动中,参赛的教师经过认真准备、精心设计,用活力与激情,知识与智慧在课堂上演绎出自已的风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有的教师在驾驭课堂能力、教学技巧上与我校课堂教学要求还有还有一定差距。经过七位评委认真听课、打分,评选,最后评出了一等奖2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2人。下面对本次活动作如下小结:

一.取得成功之处

在参赛教师精心准备下,课堂表现很多精彩之处,这里选择较为突出的几点做以总结:

1.引课

众所周知,良好开始是成功一半,引课是教学过程是较为重要的环节,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学习效果,所以每节课的引课都应精心设计,无论是借助一段精美的文字、一幅动人的图画、一个生动的故事还是一个活泼的游戏,都是很好的引课手段,课堂引入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而且要与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密切关系,本次活动几位授课教师在这一环节都精心设计,各有千秋。

2.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对于知识的传授、目标的落实教师应合实际,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完成。在本次活动中授课的8名教师均能在教学中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做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而且结合本学科特点,采用了符合自己学科特点的教学手段。

3.课堂结构严谨

参赛教师的课堂结构合理严谨, 从引课到知识传授、从目标落实到三点处理、从学生收获到习题检测,结构合理,环节紧凑,学生基本上是在学—-练—练—学中度过,教学环节间过渡处理较好。

4.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教师与学生思想碰 ……此处隐藏8406个字……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它会有效地支持学生奋力向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增添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学,特别是发挥有效表扬的促进作用,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以抢答记分或当场评分表扬等形式进行比赛,如“小兔跳高”、“小燕飞到优秀组”、“谁的红花多”等等。如将分插在各组的慢生定为该组“识字代表”,让他们开火车比赛读字卡,让他们为自己组争光,既帮助他们克服了学习困难,又帮助他们增强了学习信心;教学偏旁相同的生字“树”、“桥”、“棉”、“村”等,看谁识字的速度快,就评他为“识字小能手”;教学“眼、耳、鼻、脖、胸、手、腿、脚”等字时,先让学生比赛见字做动作,再让学生像接力赛跑一样,将字卡一边读一边贴到黑板上贴图旁相应的位置。最后评议哪组表现最棒,奖励小红花。

在激烈的竞争中,大家情绪高昂,学习生动,记得牢固。

五、尽早阅读法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阅读能力形成得早,理解能力则发展得快,学生自学的能力就强。只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时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从实质上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得越早越好。

“生本”教育体系认为,儿童阅读是他们形成自学能力,主动发展的基础。为此,应当大力发展能使儿童尽早阅读,进入意义场的语文教育,并且把这种语文教育看作是提高人的智力素质的突破口。

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会念、会读、会朗诵,强调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因为不要求学生对所有生字都会用手写,孩子们很快就能做到会认、会读、会组词,可顺利朗读课文。

汉字是形象联想的文字。汉字不同印欧语系中的英语,英语的书面符号是一种表音文字,每一个单词都是由没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繁复丰富的词法形式、形态标志,句子的组织以动词为核心,完整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相对自由。汉字的表意特性,使字形和意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表意文字的汉字所折射出的汉民族思维方式,强调重领悟、重意会的审美习惯。因此,看到一个汉字,容易产生联想,推测它的意义。这样就使得儿童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也可凭借字形猜测出词句的大意。汉字形声字占绝大多数的特点,又使得儿童在没有教的情况下也能对音和意揣摩个八九不离十,这就使儿童在阅读中实际使用的汉字远远不止课堂中所学得的,他们在阅读中障碍越来越小,遂使阅读兴趣越来越高,一个生动鲜活充满神奇的世界在他们面前延伸,使他们获得快乐,并不断产生认识未知的动力。

六、先进电教法

电化教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上的运用,它具有“形、声、光、色”等特色,是得天独厚的先进教学手段,能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单纯知识传授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德智体美整体型的创新教学模式转化。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创新教育理念的树立,传统教育精华的积淀,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一节语文课让学生不仅能学会二、三十个生字,还能学会汉字输入,将认字、阅读、写作相融合,其容量之大,效果之佳,负担之轻,兴趣之浓,能力培养之快,这已成为多少教师多年来梦寐成真的事实。

计算机创设的多媒体情境使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难点、重点化解在声情并茂中。学生的学习也在毫无负担、压力的情况下顺利进行。同时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有效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据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其实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一般情况下,年龄较小学生的注意只能持续15分钟。要使这种资源得到发掘和扩展就必须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协作式学习;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发现式学习。

形象、直观的电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是符合学生的认识心理规律,有利于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教育面向未来”的有效手段之一。

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如何从众多的方法中找到适合每个学生个体、个性的方法呢?这还需要我们,乃至于更多的后继者们来不断地探索,还需要为全面、快速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展开更多、更好的尝试。但不管探索和尝试的方法如何不同,只要把握住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和这个时代的特色就会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汉字的历史添上精彩而浓重的一笔!

创新教学总结 篇7

我校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经过全体教师的努力,课堂教学面貌一新,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教师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力军。我校教师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己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学思路。表现在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上,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全新的教学模式的不断涌现上,体现在人人都在深入研究教育科研教研上。学校已经形成了学习、研究、改革的浓厚氛围。教师的理论前所未有的丰厚起来,教师的意识前所未有的“前卫”起来,教师的改革前所未有的大胆起来。学校涌现出一大批锐意改革、勇于进取的青年骨干教师,推动着我校教学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仅在XX年下半年,我校就有韩芳、侯相荣、陈爱民三位教师参加济南市优质课评比,并全部荣获一等奖,居全区先进水平。此外,盛淑娟、刘潇、田燕、高林、鲁传红等老师在区级优质课评比中均获一等奖。我校创造教育小组成员韩芳、盛淑娟、徐万生、商和举、侯相荣、田燕六位教师已经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先锋”,刘兴芹、孙茂华、王芳等教学新星脱颖而出。学校全体教师求同存异,个性化发展,课堂教学各具特色。教师们常常为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而争论得面红耳赤,也常常为每个教师的标新立异而击节叫好。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注入了长久的活力。

2、课堂教学多维互动,知能合一 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变化体现在课堂上。只要进入洪楼三小的课堂,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小绵羊”。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思维的活跃,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在XX年下半年区质量抽考中,我校取得了全区总评第一的佳绩。 总之,我校的课堂教学自实施创新教育以来,探索是深入的,变化是巨大的,成效是显著的。相信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全体老师不懈努力下,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创新教学总结范文锦集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